接北极、赤道等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集中式、分布式电源。其主要功能是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其优势是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其主要特征为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
除此之外,还需要多种能源供应系统的深度融合。
《亮报》: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传统电网与互联网相融合,可以给用户带去绿色、便捷的用能体验。在这样的趋势下,电网正在做出怎样的改变为及时响应需求侧,电网还需做出哪些改进
答:现在的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存在一定的局限,在一些特殊时期会有弃光弃风现象。在这样的趋势下,需要支持新能源的有效接入:可再生能源更多、更灵活地纳入,包括储能、电动汽车等;支持与多种能源供应系统的深度融合;开放电网公平接入,建立分布式电源发展新机制。电网的开放准入是指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电网,但其使用权是开放的,谁用电网,谁就向电网拥有者支付费用。
另外需要有辅助服务机制的构件,采用经济激励和技术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加强电网的统筹规划,加强电力规划与电源等规划之间、全国电力规划与地方性电力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
《亮报》:对于电力、能源的终端普通用户来说,能源互联网的推进会带来哪些变化
答:在电力、能源的终端普通用户侧,支持能量产销与通信网络和智能解决方案相关的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将实现以先进能源、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多种类,不同规模、不同地域能源互联,实现以发用电联合体为代表的新型负荷与能源供应之间的双向互动。最终实现整个能源供用体系的整体优化。
对终端用户来说具有了选择权,让不同的参与者有权利做出决定。
《亮报》:请您描绘和畅想一下未来用电客户在能源互联网普及后的应用情景。
答:能源互联网发展成熟后的构想似乎是,未来电动汽车、家用电器、屋顶光伏、电脑手机等等都将变成其中一部分。人们可以方便地交易自家屋顶多余的光伏发电,设置并遥控家用电器的最佳开关时间,控制和调整建筑物的能耗,优化城市整体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等等。
新闻资讯 | News